Sunday, December 26, 2010
Letztes Jahr in Marienbad
you stopped when you recognized me.
"他們重逢了,或者說是相遇了,太遲了,當然,這也是浪漫迷人之所在,一切的
魅力總是在遲來裡。不管怎樣,他們在此,一起,彼此面對面,相互凝視,激動的
情緒使得兩人保持距離,停駐,無法移動步伐彼此靠近,是的,情緒,這該死的激
動情緒,喬治如是想"
--"出事情" P.208
Last Year at Marienbad (1961)
Director: Alain Resnais
Writer: Alain Robbe-Grillet
--
因為讀了[莫雷的發明][出事情]而決定來看雷奈的電影
我覺得法國是個好地方因為所有古怪的人都似乎適得其所地發洩地很好
x x x
Wednesday, December 8, 2010
They move a world and love you
Tuesday, December 7, 2010
we missed you.
Agent Smith: Never send a human to do a machine's job.
Agent Smith: I hate this place. This zoo. This prison. This reality, whatever you want to call it, I can't stand it any longer. It's the smell, if there is such a thing. I feel saturated by it. I can taste your stink and every time I do, I fear that I've somehow been infected by it.
Friday, November 26, 2010
boys get lucky
Loverboy - Get Lucky
Release date: November 3, 1981
Label: Columbia Records
* Trichophilia
* rubber fetish
* gender queer
* crossed fingers
x x x
Thursday, November 25, 2010
The World Looks Red
Monday, November 22, 2010
就是要玩 | 當一輩子的玩家!
就是要玩
作者:史都華.布朗醫學博士 & 克里斯多佛.沃恩
譯者:陳志民
出版社:樂果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09月13日
--
說到玩樂,你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是小孩子遊戲時開心的笑容?是放鬆壓力、重新拾回能量的休閒生活?是為生命注入活力的創意活動?答案:以上皆是!研究玩樂數十載的醫學博士史都華.布朗(同時也是”國家玩樂協會”創辦人)如此肯定地告訴你,同時也如此肯定地告訴他所服務的財星五百大企業,以及所有需要鼓舞的、隱藏無限潛力的每一個人!
不管是烤出世界第一的麵包、在鄉下蓋自己的房子、發展相對論、還是建立出影響全球經濟的龐大事業,這些成就底下一開始最核心的基礎動力,都來自於我們對玩樂的渴望。在這本書中,布朗博士分別從腦科學、生物學、社會學、心理學等諸多角度切入,說明”玩樂”在我們的天性中所佔的重要角色:小孩子藉由玩樂預習社交互動的過程、科學家與藝術家藉由玩樂創造新概念、群體間藉由玩樂而讓情感更緊密;甚至,單單是最不具目的性的玩樂,都可以幫助你潤滑、打通思維的關節,激勵你在生活的其他面向有更茁壯的表現:出門去玩一種運動、去陽台種花、甚至只要坐下來拆開你的鬧鐘,就可以讓你與人相處更自在、工作更有效率、靈感源源不絕!
正是因為富有創造性的玩樂,才能不斷地碰撞出嶄新的火花,推進個人與文明的腳步:人類這種動物,經過演化塑造,成為最具靈活適應性的動物 -- 天生就是要當一輩子的玩家!
延伸書目:
<未來在等待的人才> 大塊文化, 2006
兼具理性和感性,你才是未來在等待的人才!我們正在進入一個重視體會能力與整合能力的高感性時代,如果你想知道該打造出怎樣的腦袋與態度才能在未來一展長才,貢獻更多成就,這本書整理了六種關鍵能力供你參考。
<熱情人生的冰淇淋哲學> 大塊文化, 2007
太多興趣卻樣樣不精?無法決定以後要做什麼?恭喜你!你就是一位「多面向發展的文藝復興人」! 興趣太多不是專注力不足,而是熱情充沛。快來看看怎樣在你的眾多興趣中挖掘出自己的核心價值、作出承諾,完成屬於自己的冰淇淋生涯!
x x x
莫雷的發明 | 以幸福的死亡終結永恆的逃亡
莫雷的發明
作者:阿多佛.畢歐伊.卡薩雷斯
原文作者:Adolfo Bioy Casares
譯者:張淑英
出版社:印刻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24日
--
一個一身孤寂的男人,一座密室般荒涼寂寥的孤島,一位不存在的女子,一種為捕捉永恆而發明的機器 --
為了躲避政治迫害,一位無名男子獨自來到一座荒島。在這座因瘟疫傳言而理應空無一人的島嶼上,他卻目睹一群形色怪異的男女,日日夜夜在島上四處遊走。其中,一位在崖邊眺望日落的女子,深深吸引了他的關注。在日復一日的觀察中,男子逐漸察覺島上的各種異象:他看到天上有兩個太陽與兩個月亮、他發現那些不速之客對他視若無睹、他聽見其中一位男子暗中策劃某種秘密行動,要將他們在島上的日子以一具機器紀錄下來--
”即使明天我們就此離去,我們仍會永遠留在這裡,持續重複這星期的每個時刻...這讓我們感覺總是處於一個新的生命中。”
男子終於知道,那位讓他魂縈夢牽的女子,從未真正在他面前存在過。可是,身為一個深陷戀愛的人,真相永遠不會阻饒他,他總會找到辦法,讓他的愛情如他所願,永恆地懸掛起來...
- -
寫作於超現實主義蓬勃發展的1940年代,阿根延作家Adolfo Bioy Casares的代表作<莫雷的發明>首先是關於愛與永恆,並以科幻的可能與離奇的情節,向內探討潛意識主題:生與死、過去和未來、他人與我的存在等等,推演出在抽象而寬廣的時空中,一個有愛的人矛盾的精神內在。
在愛情的迷團中,我們需要怎樣辛勤的勞動與深刻的反覆辯思,才能穿越毀滅的事實與想像的神話,以幸福的死亡終結永恆的逃亡?似乎一旦陷入近乎荒唐癡迷的戀愛,我們就只能放逐自己在每一個獨一無二的時刻裡,不斷創造誇大的自我與細膩的意象,藉以逼近屬於自己的愛情。而這,是否正是每一位因敏感而悲傷的戀愛者最終的希望所在?
--
延伸參考:
<蝕憶之鯊>
揉合大量超現實設定,在”思念已逝之人”的主架構之外,隨著小說中冒險故事的發展,逐漸走向”最大的謎團即自我”的核心概念。就閱讀樂趣與想像空間而言,史提芬.霍爾的<蝕憶之鯊>絕對是近年跨類型實驗寫作的佼佼者。已改編為電影劇本。
基里訶﹝Giorgio De Chirico﹞﹝1888 ~ 1978﹞
超現實主義義大利畫家,畫作中經常將物理世界的真實物件安排以荒謬而神秘的陳列,帶出關於自我感情、空間與時間、幻想與現實等主題的悲傷氛圍。代表作有<一條街的神秘與憂鬱>。
x x x
Monday, November 15, 2010
speak
Joseph Kosuth, One And Three Chairs, 1965.
"挪用" Appropriation
http://en.wikipedia.org/wiki/Appropriation_(art)
...Strategies include "re-vision, re-evaluation, variation, version, interpretation, imitation, proximation, supplement, increment, improvisation, prequel... pastiche, paraphrase, parody, forgery, homage, mimicry, travesty, shan-zhai, echo, allusion, intertextuality and karaoke."
--
我感覺不再需要害怕意義之失去,不再害怕表達
不再害怕我將說出的話從未屬於我
我的意識和我所在的這個世界互相摺疊,一想像就有一整片海洋
--
Pink Floyd - Speak to me (1973)
Wednesday, November 10, 2010
transcendence
Friday, November 5, 2010
Sunday, October 31, 2010
解體概要 Précis de decomposition
我一直在找最適合拿來配這本書的背景音樂
最後我發現了nirvana
--
10/31 2010
p. 93
" 因為生命只能在個體中完成,每個存在便必然是孤獨的 ......每個人都
處於孤獨階序中的不同級別:在極端處就是叛徒,因為他把他的個體性推到了極致 "
x x x
Friday, October 15, 2010
[迷妹] I love you, Pumpkin ♡
photo by Glen Luchford, 1994
NME : Manic Street Preachers reveal why Tim Roth is on the cover / full interview
" NO ~ WE NEVER MEET HIM~ "
" I've never met him, but he was kind of my hero when I was 15 and I wanted to be an actor. [after seeing him onscreen]" said James Dean Bradfield.
Tim Roth filmography in 1994:
Captives --- Philip Chaney
Little Odessa --- Joshua Shapira
嗯...還沒看
Pulp Fiction --- Pumpkin - Ringo
x x x
Tuesday, October 5, 2010
Saturday, October 2, 2010
Blue Velvet | 藍絲絨
Blue Velvet (1986)
Director: David Lynch
Writer: David Lynch (screenplay)
Release Date: 19 September 1986
最愛台詞:
I'll send you a love letter straight from my heart, fucker !
you know what a love letter is ? It's a bullet from a fucking gun !!!
大衛林區請讓我尊稱您一聲潛意識慾望之王 ♥ ♥ ♥ 好想夢到跟他手牽手在草原上奔跑噢!
這部電影簡直就是所有人都在不停地犯錯:男大學生不好好幫家裡看店跑去冒險辦案,看到恐怖東西又感情受創躲起來哭;女大學生不跟男朋友約會跟怪男孩半夜冒險還莫名其妙愛上人家;女歌手在床上喜歡被打;黑道大哥有戀物癖(並且在入夜後切換為寶寶模式)興趣是唱歌以及有創意地殺人!!!果真就像電影台詞 It's a strange world 之人人各有一手,世界非常奇妙!
電影完成於1986年,加上Wild at Heart (1990) + Lost Highway (1997) 應可組為林區式”我愛拍謀殺電影”三部曲。他像是一邊撫摸著自己的心靈一邊舒舒服服地完成這許多充滿奇趣巧思的死亡場景;他有一雙穿透之眼,總是可以在明白的表象之下,折射出最底層的直覺,這直覺不受理智規範,冰冷地,幾乎帶有物理性原則地直視事物的核心,是一個未曾被侷限過的人搶回原屬於他的才能。
感謝大衛林區教我成為一個敢於直視之人!!!
順便一提,電影緩慢屬靈的步調,對肉體消亡的耽美病態崇拜,甚至是瑰麗的攝影構圖,都讓我想起另外兩部電影The Cook the Thief His Wife & Her Lover (1989)、Crash (1996)!
--
Lost Highway (1997)
大衛林區~~~~~~~~~~
多麼官能的一個房間!
我好愛Isabella Rossellini!還記得當年在雙面女間諜看到她和Lena Olin兩位驚世美女,我內心是多麼激動......
♥
David Lynch & Isabella Rossellini by Helmut Newton
--
附贈:
The 25 Most Dangerous Movies Ever Made
只有林區先生攻佔兩個名額!多麼危險的一個男人!!!
x x x
Friday, September 24, 2010
Friday, August 13, 2010
Jirí Menzel | " One Moment "
Ten Minutes Older: The Cello (2002)
One moment_jiri menzel_(from ten minutes older - the cello)
Uploaded by dmoussion. - Explore lifestyle, fashion, and DIY videos.
--
以”十分鐘”為一種概念單位與長度限制,邀請導演們以”時間”為主題創作短片。老實說,Jiri Menzel 的這部 "One Moment"在這裡面既不突出也不優秀,表面上看起來,它幾乎只是平舖直述地剪接一位捷克資深演員歷年作品的片段,一方面以其生命長度對比所謂”十分鐘”,一方面對這位奉獻了整個一生於表演事業的演員作緬懷致意, 似乎並沒有特別針對這個企劃製作新發想。可是,這卻是我自己最喜歡的一部!
在這個細心安排的,沉默的拼貼織錦圖中,似乎有意將這個人作為他自己以及一位演員的兩種生活融合為一,描述為真正完整的,悲壯的生命。就像一個藝術家,在他不是藝術家的時候,也努力地利用他剩餘的時刻從事著藝術。這是一個完全是他自己的人。也許短片本身的意圖在於回顧這位受尊敬的演員的演藝事業,但我就是忍不住要認為這就是他自己。在這些畫面裡,我看到他不需要努力去說明,他那真正珍貴而重要的質感就像素描一樣刻在他臉孔上,並且在短短的十分鐘裡,和我一起分享他熱誠的,富有生命力的一生。
我看到他走在林間獨自回憶他自己,偶爾他不吝回頭,凝視我,用眼神告訴我他的一生,告訴我他既不自滿,也已無缺憾;我在他垂下的眼神裡看到他的靈魂,他的靈魂沒有抗拒我,他的靈魂像一個幽暗的小房間,裡面有一些小抽屜,一些細心拭淨的像框,一些他寫的書。一扇小小的門輕輕打開,他的眼神像一隻冰涼但堅定的手默默牽著我走到裡面來,我坐在這個陌生房間裡透過這些物件回憶他用自己的生命所作的奉獻,一股私密而溫暖的內涵從房間的每個角落擁起,包圍住我。
而在最後最後幾秒鐘,如幻燈片般播放完他從青春到頹老的容顏寫真,看過他一路走來,從年少時怎樣地天真甜蜜,到青年時怎樣地奔放爽朗,到壯年時怎樣地殘忍跋扈,到中年時怎樣地隱忍截絕,到老年時怎樣地淡然深沉;忽地畫面又轉到最年輕時候的他:他獨自一人,在河邊,難得清純的眼神像是看到某種令他難忘的事物,他臉上漾起一抹神秘而豁然的笑容。將這一個單獨屬於他的感性時刻作為一整個回顧的結尾,我感受到一股強烈而絕對的衝擊,這一瞬間就包容了一切,他的以及我的,以及我們的,一切都是難忘而珍貴的,而真的只是一瞬間而已。
x x x
Wednesday, August 4, 2010
An Education | 名媛教育
An Education (2009)
--
1. 男人都不是好東西
2. 聽老師的話
3. 聽爹娘的話
4. 啊好煩喔......
--
這部電影的核心概念是女性自覺,一開始描述年輕女孩在嚴格的社會期待底下如何醞釀自己的夢想與叛逆,很快劇情一轉,她因偶然的際遇而面臨對教育與否、生活價值、以及愛情選擇的迷惘。在女性成長議題方面下筆輕巧不著痕跡,卻有滲入心底的誠懇餘韻,不愧是深情作家Nick Hornby的編劇作品。不過,除此之外,我更感興趣的是David這個熱愛出軌的已婚男人。到底為什麼一個人會持續出軌?當他已經和某人訂下婚約關係,甚至已經建立家庭,又為什麼一再地拋棄出軌對象回到妻子身邊?這種人根本是社會公害、是造成別人困擾的麻煩製造者啊!本人秉持著視世界和平為己任的決心,決定有必要好好研究一番......
--
回憶電影中他向女主角搭訕、出遊、進一步交往、甚至情不自禁地說出”我想她是我的真命天女”這種天真的話看來,我發覺,他只不過是在重溫戀愛的悸動而已。他愛上的不是對方,而是在戀愛中呼風喚雨的自己、在戀愛中征服對方的自己、在戀愛中被崇拜的自己,以及,在戀愛中迷戀對方的自己;至於年輕女孩本身對他而言,只是一個新鮮而富有異趣的陌生生命,他藉由參與她的生命來RENEW自己的生活,邀請她參與自己的生活來獲得新的熱情。兩個個體在互相熟悉的過程中不自覺地產生好感原本純屬自然,可是這會是愛嗎?年輕的少女將自己對嶄新未知生活的夢想誤認為是對男人的愛情還無可厚非,”An Education”,就當作上了一課吧;但是年長的男人也將對陌生熱情生命的好奇誤認為愛情,是不是可以說他是長不大的幼稚鬼呢?也許是吧!是的,我想問一百個人,肯定99個人都會拼命點頭......
寫到這裡,我才起了新的質疑:年齡大小和成熟度真的有相對關係嗎?已婚了又怎麼樣?談過很多次戀愛又怎麼樣?累積經驗就能保證自己能夠接近真實了嗎?如果無法從一次戀愛中獲得滿足而必須一再地重新戀愛,那到底是那戀愛結構本身的問題,還是他自己腦袋有問題?身為一個追求生命完滿的個人,我們到底應該深刻地經營一次愛情,還是不斷地冒險、出發去尋找一個”沒錯”的人呢?這個問題,我想也許沒有肯定的答案吧。每個人心中自有選擇,而那結果也只由他自己承擔,如此而已。
--
老實說這部電影看得我十分不愉快,主要是男主角長得實在很不討喜,不帥也不可愛油嘴滑舌機芭樣我看了就煩,還亂把高中生,我最討厭看電影有噁心的男主角了!!!!!看到最後更不爽,感覺又是把女性成長的契機設定為和戀愛事件有關的老梗!!!幹麻什麼都要跟男人有關?這種加深刻板印象的劇情,一定全世界的女性影展都不會選這部片放給大家看!(即使電影的確由真人真事改編,但這一點並不直接保證該故事有被傳述的價值,好嗎?)
另外,男主角的好朋友與其女友在劇情中也佔有重要地位,這心理變態二人組從頭到尾都在場且冷眼旁觀,等破局才講些不留情面的冰涼話。相對於男女主角的浪漫與愚蠢,堪稱此片中象徵社會事實的一幅明鏡。後來我發覺應該針對這兩個人再把電影重看過,但片子已被我一氣之下刪除了,罷也!
x x x
Wednesday, July 28, 2010
summer holiday | 仲夏狂歡-葉錦添個展
仲夏狂歡-葉錦添個展
莉莉,這到底是什麼鬼 ????
我一直走到最後面看到他在錄影影像裡說明他的概念,才曉得他是要說什麼
重點大概是(用我自己的話說)”一個人物在一個事件裡,才會被記憶;那麼如果是一個虛構的人物在虛構的事件裡呢?它也能夠被這樣地記憶嗎? ”
這樣喔 ......
我在現場看到的是,創造一個虛構人物,將它放在盛大的虛構事件裡,以劇場的形式呈現。 (以喚起觀者去記憶的慾望?)
可是這些類似賣場櫥窗的情境式佈置,真的能夠達到事件般的效果嗎?
將一些片段的象徵物件組合起來,就能夠自行說服別人嗎?
他說:”Lili無所羈絆於人類的限制,卻自然的抽離於外,又以無比熱切的情感介入一個無人的世界。”
”從陌路而來的Lili,嘗試進入一個我們的世界,她透過身體的建構,形成她的模式,像一隻細小的銀針,閃閃發亮,無目的的齊進不同的界域中,留下痕跡,這種痕跡由她的情感驅動,卻無意間成為存有真實的一部分歷史。”
這是一個要先徹底閱讀過文本,才能用被期待的觀點去理解作品的展覽
那麼問題就是:當我並不在意你的狂思奇想時,你無論如何都不能期待我......
x x x
Inception | 全面啟動 | 向所有創作者致敬
Inception (2010)
--
Eames: If we are gonna perform Inception then we need imagination.
--
旋轉/重力
電影裡,關於如何區分”夢”與”現實”的質地,除了視覺上要針對對象製作有如複製照片般的擬真場景,才能達到造夢的功能(去欺騙),還創造了旋轉/重力兩個鮮明的概念,才能讓作夢者認清自己的位置(去分辨)。Cobb的totem是一只陀螺,它同時也是Cobb妻子的totem。Cobb凝視陀螺旋轉,直到陀螺倒下,他才知道自己是在現實裡。”旋轉陀螺”類比為”夢”,”倒下陀螺”類比為”現實”。旋轉中的陀螺靜止在原點,形狀對稱,速度統一,看起來像是完美的永恆運動,不再接受任何外力的影響,像是將現場凝結於不會結束的時間中;而,只要一隻真實的手指輕輕碰撞,陀螺就會再次回到地心引力的範圍裡,自然而正當地倒下。凝視旋轉的陀螺使我們忘了時間,輕易愛上無止境的夢,倒下的陀螺則使我們想起自己艱困的身體與行動在這個現實世界上的限制。
--
我們真的有屬於自己的意志嗎?
”植入想法沒那麼簡單。當人有了一個想法,他會去追溯它的來源......”記得這是Eames講的台詞,等抓到字幕再確認。這也是整部電影的核心邏輯:人有意志和思維,接收到環境的各種資訊,因而醞釀出想法,進而行動。電影劇情也是運用該邏輯而運作起來:藉由進入深層意識的夢境,打造逼近現實的環境,安排適當的情節與理由,就能夠使他的潛意識自行產出”一種想法”....他以為這是他自己的想法,然而他不知道,使他思考出這個想法的這個世界,只是一張陳列給他看的,布滿暗示的圖畫罷了,就像楚門的世界。
而,即便在真實世界,”我們”之所以為我們,不也受限於出生地點,時代,血緣,歷史,政治統治,甚至是網路速度嗎?.....可是,如果我們不是像這樣在固定的格局裡,循著屬於自己的脈絡確認自己的來歷,那不就和守護者裡成為了神的Dr. Manhattan一樣因疏離而孤寂了嗎......
I am tired of Earth.
These people.
I'm tired of being caught in the tangle of their lives.
They claim their labors are to build a heaven...
... yet their heaven is populated with horrors.
Perhaps the world is not made.
Perhaps nothing is made.
A clock without a craftsman.
我們真的有屬於自己的意志嗎?我相信有。我並不是相信自己的直覺,而是相信自己的判斷,能夠去判斷去選擇知識與經驗,在短暫但値得的一生中累積屬於自己的判斷資料庫。意志不是直覺,意志是經過思考的行動,我要相信自己的判斷能力優於相信自己的直覺。
--
關於認識,愛因斯坦說:
「我們力圖借助物理學理論,在迷宮中為自己尋求一條道路,藉著通過大量已觀察到的情況,來整理和理解我們的感覺印象。我們希望觀察到的情況,能夠與我們對實在界所作的概念相符合,如果不相信我們的理論結構能理解客觀實在界,如果不相信我們世界的內在和諧性,那就不會有任何科學。這種信念,並且永遠是一切科學創造的根本動機……在我們所有努力中,在每一次新舊觀念之間的戲劇鬥爭中,我們堅定了永恆的求知欲望……當在求知上所遭遇的困難越多,這種欲望與信念也越增強。」
(原來科學不是”發現”客觀事實,而是”創造”事實的可能性。儘管每當次的創作都即將被否決,被推翻,仍要繼續相信自己的”信念”。這就是認識。)
--
是不是寫給創作者的情書?
Cobb雖然是以Saito承諾能讓他回家為由而接下工作,但我忍不住要認為他是有慾望去完成這個艱難任務的。他曾經為妻子植入想法卻導致妻子瘋狂,也許成功地替另一個人植入想法,”並且讓他以及世界都變得更好”,對他而言能夠得到救贖與自我原諒,些許地安撫喪妻之痛。除此之外,我偷偷認為”植入想法”本身幾乎可以算是一種創作,尤其稍後看到Cobb過去與妻子一起打造的夢境,那驚人的規模與細節,已經超出了個人感情需求。電影中有一幕,組員在工作室裡開會討論如何打造夢境與情節,需要什麼元素來改變Fischer, Jr.的想法,看起來真像是電影的編劇會議!想想電影不也是同樣為了激發觀眾的想法,而不顧一切地投入所有努力嗎?戲劇也是,小說也是,廣義地想,所有的藝術都是INCEPTION!
(我甚至浪漫地認為,Cobb之所以留在夢裡,除了因為他不夠堅強無力再忍受不喜歡他的世界,也是因為他已經完成了最重要的創作,所以可以心無罣礙地離開了呢!)
--
我發現,導演很喜歡在電影裡讓他的角色面對選擇,當他們做出決定後,事情便按照他的意願開始,接下來才是事件本身帶來的衝突,選擇本身並沒有衝突。世界如你所願地在那裡,你來,你來發言,你來決定,然後世界運轉,然後你跟世界一起運轉,用你的手,你的眼睛,你的技巧,你的魔術,你的騙術。這是導演的存在主義。行動主義。
--
Cillian Murphy in Batman Begins
他好棒,像一張白紙那樣清純。
然後我愛上聰明鬼亞瑟了 >///<
--
8/28 補充和朋友在臉書上的討論:諾蘭你是不是抄襲唐老鴨! 以下是我的回答:
以下:
電影裡有科幻意味的元素如夢境控制、神經植入,甚至是具體的”電極帽”等等以腦科學做文章的題材,在近代的科幻作品中都已經很常出現,絕對稱不上是原創;至於情節的構成元素如心理戰、商業利益...一大堆,也是有人類以來就一直受歡迎的主題,而主流娛樂產業一向呼應當代文化脈絡,任何五年內創作的作品有類似的議題,都屬正常... (比如說萬年不敗的世界末日/太空危機電影好了,相同的素材,可近幾年的作品都圍著環保意識打轉,而再之前的可都飽含政治影射,隨時代更替而翻新架構哩...)
我的猜想是,諾蘭(一個科幻哲學愛好者,腦袋裝滿所有能得到、被寫過的科幻題材)心中的雛型是以夢境操演為電影中心主題,有了雛型之後,他需要一個故事去把整個劇情撐起來,所以才有席林莫非和渡邊謙來負責描述出故事線;不然造夢小組還搞什麼勒,叫李奧自己整天做夢想老婆就好啦!而諾蘭身為一個商業電影導演,當然要找個老少咸宜,超越時空限制的古典題材囉 ... (古典題材如:政治、愛情、商業、戰爭.....)
另外,其實看完全面啟動,我發現它故事本身推理邏輯略有瑕疵(還被三格畫面破解),甚至情節過於緊湊,應有的科幻深度稍嫌不足,更別說故事主線竟然僅僅是”商業間諜活動”簡直讓我失望透頂,而且照例撥了太多篇幅給動作場景了真是去他媽的腎上腺素!所以,與其在意劇本,我決定只欣賞電影的表演就好,也就是表演的藝術性的部分,也就是好好笑的湯姆哈迪和萌萌的約瑟夫,以及其他人做的每件事說的每句話
諾蘭原創的部分,與其說是劇本和核心發想,到不如說是,他決定把這一切統整起來,變成一部酷炫帥勁,玩弄深奧的娛樂電影;既不必真的用大腦對電影中的世界觀錙銖必較,又可以盡情享受看一部電影該有的樂趣:驚嚇、好奇、刺激、期待,等等各種滿足
說到原創,,, 我其實不覺得這世界上有誰曾真正原創過,畢竟我們想到的,做出來的,那些像是從自己腦袋裡忽然砰出來嚇了我們自己一跳的那些東西,原本就來自於我們的生活經驗,接受的訊息,相處的群體,所在的時代,也就是來自於我們所生存的這個世界。任何我想到的,我相信任何一個與我同時代的其他人也想得到。所以,與其考慮原創,考慮”誰先想到的”,我覺得不如只考慮最終作品的完成度才是優先
所以,就算諾蘭真的在構思故事時恰好看到漫畫,得到靈感而定案最終劇本,那又怎麼樣?我想我頂多唸一句”齁~諾蘭你好壞喔~懶鬼~”就算了,不會真的覺得偷點子很過分,畢竟我電影看完也真的爽到了,這才是最重要的
那麼
我覺得他算不算"有抄"??
有啦!他有!!!!諾蘭壞壞!!!!!!
以上
x x x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