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22, 2008
71 Fragmente einer Chronologie des Zufalls
Michael Haneke:be careful what you think -
keyword:健忘症
摘自:布赫迪厄論電視 (P.31)
...不斷提供最複雜或最奇怪的方式以為詮釋的誇張傾向來鼓勵競爭,通常也是最尖
酸刻薄的,或是預言的遊戲,由集體對現時事件的健忘症而成為可能。...這些機制
加乘的結果,造成了去政治化的全面事實。
...時事可被矮化成娛樂事件的瘋狂列舉,並定位在人們感興趣的社會事件和雜耍表
演之間。結果就成了沒頭沒尾的一堆事件湊在一起,只因為它們剛好同時發生。這些事
件看起來如此荒謬,因為我們看到的只是在電視的某個時段中能播放出來給觀眾看的部
分,切斷了事件本身的過程和他們的結果...記者們傾向生產一些對世界的即時性和
不連續性陳述,可以呈現給我們的世界僅僅是一連串不相關聯的快照。這樣的看法沒有
歷史感,也造成歷史的疏離,是片段的,也造成更多的斷裂,典型的表現就如電視新聞
和它看世界的方式一樣--一連串荒謬的故事看來全都一樣,連續的事件出現得沒有說
明,又將消失得沒有解答--沒有了政治上的需求,此類事件的連續最多只能引喚起一
點曖昧的人道關懷。受害者被報導並不比火車出軌或其他的災難更政治化,沒有什麼可
以刺激真正的政治上的凝聚或反動。
--
共分為六組內容
1.電視新聞-分為直接剪為電影畫面的電視新聞,及畫面中人物正在觀看的電視新聞
40%不分類專題報導 + 60%國際災難新聞 <<其他國家的災難
* 災難類新聞在片尾有越加殘酷的傾向
2.非法越界的難民小男孩,渡河,在城市裡流浪,乞討
3.大學生的在校生活,槍枝盜竊與交易
4.白領階級夫妻,與被領養的孤兒小女孩
5.任職保全公司的藍領階級男人及其家庭
6.獨居老人,與其任職銀行的女兒
* 故事線,切碎平行進行,在最後一幕集合
* 全片有收音銳利現實環境噪音
--
家庭/人際/自我
老人
缺乏和親人接觸,獨居,彼此談話時也無法真正感情交流
經常在家裡開著電視,一邊做自己的事(新聞內容,與他的生活沒有關係)
老人邊開著電視邊與女兒講電話,兩種都是次要的溝通方式(影像/聲音)
電話講得非常久,完全不剪輯(難以忍受的真實時間感
任職保全公司的藍領階級男人及其家庭(妻子與嬰兒)
與妻子間的氣氛陰鬱,各自忍受不願分享的無奈(但非彼此仇恨
普通人的祈禱內容
預備領養子女的夫妻
前往孤兒院探望預備領養的孤女,贈送她禮物
領養後的相處模式也是以禮物交換:房間,動物園遊玩
但仍無法與其交心,夫妻為此神傷
夫妻在電視上看到小男孩難民的新聞報導,馬上跑去領養。以一種購物的效率。
妻子帶小男去銀行領錢。
這個外國流浪小孩以奇觀的印象進入了這個國家的經濟體系。
大學生
與同儕較量無意義的遊戲(並不特別樂在其中)從紙模型研發到軟體程式
與親人以電話聯絡,談話十分親暱
以非法手段取得贓物槍枝,此在校園間並非秘密(與同學言談間提到,兩次)
長達兩分又45秒的練桌球鏡頭(很痛苦)
(難以忍受的真實時間感
小男孩難民
在語言不通的城市,以眼神和手勢和陌生人交流(他做來得心應手,毫不羞赧
以偷竊獲得必需品:衣服,食物;漫畫(在地鐵站好整以暇地翻閱
被捕後,在訪問中談及其成長過程,口吻老成熟練
偷到一台相機。走在商店街,他樣子古怪,拖著腳走,路過的人好奇地盯著他看,
他不理,然後,拿起手中的照相機猛案快門。經由此機器,他恢復一點點觀看權。
--
收尾
在銀行,老人前往探視女兒,妻子去領錢,男人去收錢
大學生拿槍掃射
沒有面孔的亡者
靜止鏡頭 1:29:52~ 1:31:15 一分又23秒
(難以忍受的真實時間感
切到新聞畫面
剛剛在電影裡目睹的劇情,已經成為剪輯好,被報導的新聞材料
電影人物此刻是被抬出來的死亡事實,或被訪問的真實民眾
切到新聞畫面-國際新聞
(這段新聞,已在稍早播過--仍有印象,但內容驚異地與上一則"新聞"呼應
儘管情感仍為上一段"新聞"所震撼,但理智已開始為新的資訊進行確認與歸檔
這是一則"舊聞",很快地成為一經確認即可遺忘的歷史
片尾1:34 :13 ~1:34:45 半分鐘
新聞畫面-麥克傑克森的新聞
(這段新聞,也已在稍早播過--
加強了對重複的疑慮與排斥,內容之間無關聯之厭煩與冷感,隨之更迅速地遺忘)
--
電影結束
腦袋像被強暴似地洗劫一空(記憶與感情皆然)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你好唷!~ 看你blog已經一段時間,不知你是否有看過「情遇巴塞隆納」,哈,真的真的很希望可以看到你的觀後感。
ReplyDeleteSORRY這樣的留言實在是很冒味..不過實在是太想知道了.. XD
哈我還沒看
ReplyDelete正在等DVD :>